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

新手Q&A 養水起頭難?

說到魚菜共生,大家一定會想到怎樣開始?開始要讓系統跑起來,有個概念就是讓硝化細菌的系統完整。之後養魚種菜就簡單。

這真的很困難,難在時間與耐心。一套系統買回去興沖沖當然就是組裝好,魚苗放進去,菜苗種上去,然後定時餵魚,從此魚菜豐收,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.......哪有可能?

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沒幾天後,魚翻肚的翻肚,菜爛根的爛根,之後丟一句,魚菜共生都是騙人的,連吳郭魚這麼好養的魚都死了,這個系統很差勁云云。看到這裡,若是小時候有養魚經驗的,大概也會心有戚戚焉。金魚那麼好養,小時候夜市撈回去,也是沒多久就死了。這種新手一上手就撞牆的慘烈情況,若不寫一篇文出來,讓大家繞過這片牆壁怎麼成?太打擊信心了!

我們來看一下圖片,圖片裡這個魚菜共生系統發生了什麼事?
首先魚糞被物理過濾阻擋,由腐生細菌分解成氨氮,氨氮一形成,到生化過濾區亞硝酸菌開始成長。第8天,氨氮濃度達到高峰,第14天, 氨氮濃度降解。同樣在生化過濾區,硝化菌此時開始成長。第17天,亞硝酸鹽濃度達到高峰,硝化菌得到充足食物大量成長,將亞硝酸鹽濃度降解,約30天後,硝化菌系統建成而趨於穩定。

圖片來源:見(本文參考)
養魚先養水,是很多人都聽過的話,但背後的意義就是,要養魚必須先讓硝化系統完備。養水怎麼養?我創造了一個名詞叫(養水31原則)。31原則怎麼養水?一套完整過濾一條魚一個月。養水31原則的內容就是如此而已,之前提過如何算過濾系統,在此就不贅述,還不懂的朋友,可以參考這篇新手Q&A 過濾系統如何設置

剛建立系統不要急,讓系統跑一個月,裡面只放一尾魚(產生氨氮供應硝化菌食物),因為水體很大,養殖密度超低,就算氨氮上升、亞硝酸鹽上升,會被水體稀釋,所以不會造成魚兒的緊迫與死亡,而細菌又有食物來源,得以生長與繁衍,當一個月過去,系統已經具備了相當數量的硝化細菌,同時也有了硝酸鹽營養,此時才放魚及種菜,當然為了避免一次性大量的收成,建議一個禮拜種一點,至少分四批種植,這樣才不會突然一堆番茄成熟,或者一堆萵苣長大了不能不採收,不然太老纖維太粗....這類的事情發生。



本文參考:
http://thegab.org/Articles/WaterQualityCycling.html(
氨的循環及硝化菌系統的建立)

FB原始留言區